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 新聞資訊
長治樓體亮化工程中标公告-山西長治市潞州區老舊小區樓體亮化改造工程

 中新網山西新聞6月16日電 盛夏時節,走進山西長治潞州區英華小區,平坦的路面寬闊整潔,從裏到外粉刷後的樓體煥然一新,機動車停放整齊有序,淡淡的草木清香在空氣中流動,令人神清氣爽……而像這樣舊貌換新顔的老舊小區在潞州區比比皆是。 

老舊小區改造既是百姓家門口的“關鍵小事”,也是城市發展中的“民生大事”。近年來,潞州區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聚焦群衆急難愁盼,着眼城市長遠發展,堅持“面子”與“裏子”齊抓、“硬件”與“軟件”并舉,積極探索市場化、專業化、規範化的長效管理機制,高标準、高質量全面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真正讓老舊小區通過提升改造,打造成讓群衆滿意、爲城市添彩的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高位推進 高點謀劃 改出小區新面貌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标”。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破題城市有機更新,讓百姓的生活更舒心更美好,是潞州區的不懈追求。 

過去的一年,潞州區大力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共投資7.35億元,改造面積116萬平方米,讓137個老舊小區煥發出了新活力,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幸福來敲門”的喜悅。今年以來,潞州區精心布局,積極謀劃,持續加大工程開工建設力度,拟改造老舊小區60個,涉及160餘棟樓、居民5300餘戶,建築面積38.72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億元,推動老舊小區改造跑出“加速度”。 

針對老舊小區改造中存在的難點及突出問題,潞州區組建工作專班,牽頭做好調度工作,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及時研究解決存在的問題,實時開展督導檢查,層層壓實工作責任,嚴格落實包人、包小區、包質量、包進度、包滿意度的“五包”工作責任制,由分管領導帶隊,下沉小區進行管理,做到“項目有人抓、問題有人管、工作有人促”,确保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穩步推進。 

潞州區同步對127個“三無”小區進行微改造,通過上門禁、裝道閘、安監控,整修危牆、平整地面、美化環境等,初步改善了居民群衆的居住和出行條件。在微改造基礎上,還将符合改造條件的“三無小區”優先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投資3億元,實施線路改造、樓頂防水、地面整治、樓體亮化等大型維修改造工程,大力提升小區的基礎設施、服務水平,讓群衆更有獲得感、幸福感。  

問計于民 精準施策 帶來生活新盼頭 

千家萬戶百棟樓,民情民意在其中。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潞州區堅持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通過實地調研、研讨論證、協商共議等方式,廣泛征求群衆意見,最大限度滿足居民改造需求,因地制宜制定改造方案,做到“一區一策”,切實提升群衆居住品質。 

居民的廣泛參與是老舊小區改造的關鍵。在紫金街道的群議事平台,群衆在這裏暢所欲言,哪條路還需要修一修、哪個小區的改造進度慢了,大家都可以通過平台表達訴求,群衆議事平台成了街道吸納民意、解決群衆難題的開放空間。街道在各社區建立協商議事機制,搭建“陽光議事廳”“民生議事會”“悅鄰驿站”等議事平台,通過居民點單、社區接單,精準滿足群衆需求,讓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通過“菜單式”改造發生了精彩蝶變。 

爲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工作,社區網格員充分發揮“宣傳員”“調解員”“監督員”作用,及時了解居民的想法,對改造方案提出可行性建議,協調解決施工單位和居民之間的矛盾糾紛,及時回應群衆的關切,發現問題及時溝通解決,保障了改造工作的順利推進。 

潞州區堅持爲民改造,積極引導居民對項目的施工質量、安全防範、文明施工等進行全程監督參與,使居民從改造的被動接受者、觀望者變成主動參與者、積極推動者。作爲老舊小區改造的“監督代表”趙亮表示,自己能參與其中,感覺十分光榮。他會行使好自己的權利,及時反饋群衆心聲,盡自己的力量,讓老舊小區改造得更舒适、更宜居,讓居民更滿意,生活更幸福。 

老舊小區改造,不僅讓生活環境大變樣,更讓居民之間心貼心,對未來的美好生活充滿了新期待。 

黨建引領 共治共享 煥發治理新活力

老舊小區改造“三分建、七分管”。如何實現“一次改造、長期保持”,小區治理就成爲老舊小區改造中的重要環節。 

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潞州區着力構建黨建引領下的物業管理服務共建共治共享機制,積極探索基層治理的新模式、新路徑。

 位于八一廣場東側的英華小區是潞州區老舊小區成片治理的示範小區。改造前,這裏15個小區圍牆林立、各自爲政。各個小區規模小、布局亂、環境差、管理難,僅有兩個小區有物業。針對這些問題,潞州區對15個小區連片改造,拆除各個小區間的圍牆1200餘米、儲藏室283個,加裝電梯,規劃停車位,實現老舊小區成片治理、資源共享,并引進優質物業統一接管,小區拆除“堵心牆”,連起萬家心,實現了從無人問津到規範治理的蛻變。 

“黨的政策三冬暖,公路小區四季春”,紫東公路小區LED屏上的一句話,表達出了小區居民溢于言表的幸福感。該小區以老舊小區改造爲契機,在大力改善基礎設施和小區環境的基礎上,成立了小區黨支部,組建了業主委員會和黨員志願者隊伍,建立了五方六步議事制度,充分調動黨員積極性,設立了敲門問幫崗、文明監督崗、民事調解崗等7個崗位,搭建了黨員與群衆之間的連心橋。通過群衆自治,小區面貌有了大改變、服務有了大升級、幸福指數有了大提升,成爲了潞州區居民自治自管的示範小區。

 改善的是環境,凝聚的是民心。如今,走進各個老舊小區,設施提檔升級,環境美麗宜居,鄰裏文明和諧,小區的美麗蝶變,繪就了一幅群衆幸福的新畫卷。(完)